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演进方向。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探索实行高校和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的有效机制,努力形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师培养体系,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任务。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践行“与世界相交 与时代相通”的理念,深化探索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培育新时代“开路先锋”交通工匠,促进交通强国与教育强国建设“双螺旋融合”,为全国交通行业输送智慧交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在新质生产力作为链接科技创新与产业革新新载体的新背景下,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适配其形成和发展,从四个层面形成着力点。
以新发展聚焦专业改造升级
学校紧紧围绕新质生产力积极布局学校专业方向。交通运输产业的构成要素,承载了大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科技通过交通运输要素带来的新型产业、新模式、新动能,都为学校专业布局提供了新的调整契机与支撑,学校主动找准数智交通产业发展新定位,形成海、陆、空、轨、邮各领域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专业体系,融入智慧交通新技术,设置新场景,实现新应用,编制与新质生产力适配的专业升级方案。进一步构建“技能方向互通、校企人员共享、实训设备互用、工程项目共建、课程内容共商”的动态体系,把培养能够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质生产力能工巧匠作为努力方向。
以新产业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学校立足浙江省首个“现代交通示范区”与新一代智慧公路建设示范试点省份的产业发展定位,面向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未来人才,培养新型劳动者。智慧交通、智能网联、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是未来交通运输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学校秉承“服务行业升级、融合数智赋能、协同精准育人”的目标,推动不同领域企业融合快捷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建设省级数字公路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全国智慧公路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使其成为畅通各主体沟通的“关联场”,推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技术转化等多方面融合的产教融合形态。依托各项平台,紧密围绕交通领域关键技术难题,构建了以政策研究为基础、数智交通和运输安全等协同发展的智力支撑体系,其中师生自主研发“柔芯”产品,使用智能化手段,有效破解了长期困扰桥梁结构安全的难题。
以新技术破解教育教学难题
运用数字化的技术和方法来定义培养目标,用数字化的技术和平台推动教育的同质化。通过智慧职教新形态,促进教育供给侧与产业需求共生共长。学校通过建设“行之虹”智慧教育工场、职业教育数字学习资源库、智慧学习平台等,依托教育新基建提供的宝贵条件,借助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开发与管理不同形态的职业教育学习资源。建成“交院云”、数据中心、教与学一体化平台,整合学校产业联盟、工程中心、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载体,打造集产业服务、科技创新、人才发展于一体的“数智交通创新港”,将实训场所由传统的物理空间拓展到虚拟现实空间,支持引领学习者实现自主化、泛在化、个性化学习。
以新开放促进优质产能“走出去”
开放发展,始终保持与世界创新引领者为伍,是实现新质生产力高效发展的必然选择。协同“走出去”浙企力量,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建立海外培训基地和海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学校积极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举措。学校牵头成立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联盟,引导开展国际专业、课程资源库建设,建立协商、共享、联动机制,制定了28项国际交通职业教育标准,建立两所“一带一路”丝路学院,教随产出,校企同行,为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贡献力量。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新质生产力的起点是“新”,“新”的内涵处于不断演变过程中,这就需要持续储备、培养“新”高技能人才,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主动承担培养以大国工匠为代表的知识型、创新型、高素养技术劳动大军的主体责任,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强大引擎。
(陈凯 任聪敏)
信息来源: 《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26日08版